沈陽理工大學美術考場。
一家工業大學“藝考”候場室外。
“藝考”大軍長盛不衰,畢業生供過于求,一方面在于考生及其家長的盲目,另一方面更在于無數藝術專業的急速膨脹,那些眼花繚亂的招生廣告和充滿誘惑的培育方向,的確撩撥人心
10多年前,一提起電影學院、舞蹈學院、戲劇學院、音樂學院、美術學院,人人立刻就可以點出那些耳熟能詳的名字,那時的傳媒在人們的心目中還不屬于藝術,多數人更愿意歸為新聞類。可是今天,藝術類的大專院校已經遍地開花,至于大學內所設的藝術類專業早就多如牛毛,而傳媒各科也作為藝術類的熱門,遍布在各個校園內,傳媒學院更如雨后春筍。據統計,10多年間,我國藝術類招生人數足足擴大了60多倍。
藝術類的大專院校如今可以分幾種:一是老牌院校,二是師范院校里原有藝術類專業擴充的學院,三是文理科綜合大學興辦的各類藝術學院,四是工業大學、農業大學等院校紛紛成立的藝術類學院,五是獨立的藝術類職業學院,六是民辦的各種藝術學院,七是以著名藝術家名字命名的學院,這最后一種大多是私立,或是掛靠在某個大學和藝術團體的名下。七類藝術學院加上五花八門的藝術專業,共同形成了當今藝術教育極其熱鬧的景象。
有一種觀點認為,如此之多的藝術類專業和院校的出現,說明藝術教育的興旺;但還有一種觀點卻認為,大量的專業和院校名不副實,教育水準并不高,數量多只能說明藝術專業正呈泛濫之勢。
哪些大學最熱衷
網上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問題:哪些學校設立了藝術類專業?回答肯定都是:一般都有!假如有人真想統計的話,或許,反過來計算可能更容易一些。
粗略計算一下,僅華北地區,北京就有40多所大學設立了藝術專業或學院,而天津則有20多所,河北有30多所,山西也可以找到20所左右。不但省、省會城市所屬的大學熱衷辦藝術,連玉溪、蚌埠、常熟、煙臺、宜賓、梧州等中等城市的大學也將藝術當作自己的主打,民辦大學更是以藝術學科作為招牌。
在各種藝術教育中,廣播影視最熱門,所以,數量也最多。目前,全國設有廣播影視專業的院校達600多,而開設影視課程的院校則有1200多個。在廣播影視里,表演又最有號召力,而興辦廣播影視和影視表演專業最多的學校卻是工業大學、理工大學、外語大學、農業大學、師范大學、工程大學、科技大學、體育大學、輕工大學。在一所與文藝、尤其是與表演完全不搭界的學校里,你可以看見播音、表演、主持等各種專業,而且一屆就可以招收數百人。
成都理工大學廣播影視學院被人稱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影視學院,有17000多在校學生,據他們自稱,是“高等藝術院校中沖出的一匹黑馬”,還是“中國藝術教育的航母”。學院設立了播音與主持、編導與戲劇影視文學、影視編導與管理、藝術設計與動畫、戲劇影視美術設計、音樂舞蹈、攝影、表演等十幾個系,其中有40多個本、專科專業或方向,可謂應有盡有。
就在同一個地方,四川師范大學的電影電視學院也很有名,也自稱是“中國西部地區最具影響力的影視藝術學院”,“中國傳媒人才四大培養基地之一”。學院現設有播音主持、表演、導演等系,也是一應俱全。
許多藝術專業的外殼實際與藝術毫無關系,外表和內里剝離常常令人啼笑皆非。如今正在北京就讀的學生黃偉龍,來自廣西,是位瑤族小伙兒,他讀過和考過的學校與專業都很有意思,在北京財經專修學院讀書,學的卻是影視舞蹈,曾經考取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的工程造價專業,讀的卻是播音主持方向。
為什么“不務正業”
師范學校設立藝術專業理所當然,因為師資需要,但從目前各師范大學興辦的廣播影視一類的學院看,顯然與師資無關。藝術發展涉及各個領域,既需要工程,也需要理工,但影視表演、編導、模特、主持之類的專業,無論如何與農業等等都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系。看著這些學校日益興旺的藝術教育,不能不讓人生發一種“不務正業”的感覺。
興辦藝術教育是如今各學校的潮流,任何一座學校,如果沒有藝術類專業似乎就缺了點什么。大專院校一窩蜂地辦起了藝術教育,原因究竟何在?
“藝術,尤其是廣播影視,近些年是全社會的熱門,身價、知名度,所有的光環幾乎都與明星有關,家長和孩子因此格外熱衷。如此之大的吸引力自然也被很多院校所看中,設立藝術專業可以引來大量的生源,還有相關的經濟利益。”西安音樂學院院長趙季平這樣認為。
“追求大是近些年學校教育的特點,從學院紛紛改成大學即可看出這一傾向。求大自然也會求全,將各類藝術專業統統納入學校的教育范疇既可以顯示出大,更可以表現出全。”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張同道說,“在這種求大求全的辦學思想下,一些院校會花費大量的精力和財力去發展與自己的辦學方向無關的藝術專業,不但新辦的藝術專業質量長期偏低,而且還會導致原有的專業受到嚴重影響。”
北京舞蹈學院院長李續認為,我國的藝術教育過去長期受前蘇聯的影響,多是培養特殊的尖子人才,現在的老牌專業藝術院校依然保留著這種教學導向,所以,畢業生的成材率很高。不過,現在的社會并不需要那么多的尖子,而且藝術院團也接納不下,假如藝術教育還是依照尖子的方向去設計,浪費肯定不小。現在的藝術教育不妨分為尖子人才和普通人才,前者可以繼續由師資力量雄厚、教育經驗豐富的專業院校承擔,而其他學校則可以培育后者,這就需要定向,根據社會需求來決定專業的設立和招生人數。可惜,如今在藝術教育方面還基本處于盲目狀態,大躍進的比較多,浪費極大。
扎堆、空殼,耽誤人
藝術教育的盲目性是很多人擔憂的問題。
表演是藝術教育中明顯過剩的專業,扎堆現象特別嚴重,初步統計,北京有13所院校設有表演專業,上海有6所,陜西有7所,河南有10所,四川原本就有聞名遐邇的四川音樂學院、四川舞蹈學校,而近幾年又增加了5所。播音主持也是一個泛濫的專業,似乎什么藝術學院都會設立一個。影視表演專業更是多到成災的地步,有人發問,每年全國上萬集電視劇、500多部電影、200多臺話劇,究竟需要多少演員?在原來陣容已經十分強大的演員隊伍里,還能容納多少年輕一代?音樂劇的舞臺目前在國內十分狹小,每年不過一兩部新作上演,可是全國竟然有12個院校設有音樂劇專業,多數畢業生不能不面臨改行和失業。
空殼現象也是藝術專業的一景,許多院校趕潮流,匆忙設立了藝術專業,招收了不少學生,卻缺乏師資,有的則是硬件和軟件都跟不上。在一些專業的師資名單中大多是“原”,就是原來的演員、原來的主持人、原來的播音員,現在退休,于是成了教師。還有的表演專業根本沒有任何師資,全靠當地話劇團支撐。文藝院團演員紛紛去大學兼職任教是現在的普遍現象,這原本無可非議,但實際上,他們多半賦閑在家,享受著院團的工資和各種待遇,卻去另外的地方謀教職。如果演出忙,他們肯定會耽誤學生,如果忙著上課,那演出或者湊合事,或者說明院團里原本就人浮于事。
央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著名主持人,經常被大專院校的播音主持專業請去講課。他說,無論主持什么,主持這門行當的從業者現在都成了藝人,出名、有地位,這對很多學生有極強的吸引力,有時比影視演員還吃香,一些學校因此就以播音主持為招牌,拼命吸納生源。其實,這些學校根本就沒有教學能力。
張同道還認為,大學興辦藝術教育,如果將目光放在新媒體方面,用理工科大學的優勢開拓出藝術教育的新領域,未嘗不是好事,可惜,多數學校都將精力投放在傳統教育里,比如表演、導演、舞美、文學編劇等等。
中央音樂學院院長王次炤說,有實力的專業藝術院校培育學生都是一對一,甚至二對一,這樣的教育才能培養優秀人才。而眼下一些藝術專業卻是幾十人一個班,大撥兒轟,其質量可想而知。
藝術專業的許多學生往往文化課不好,所以跑到藝術里求學歷,如果在學校里依然沒有學到像樣的知識、受到合格的訓練,今后,他們又如何面對職業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即便他們學得很好,教學環境也不錯,可未來缺少藝術崗位,其他專業又一無所知,連就業都成了問題,這種藝術教育,對學生來說究竟是得還是失?